- · 《力学学报》栏目设置[10/06]
- · 《力学学报》数据库收录[10/06]
- · 《力学学报》投稿方式[10/06]
- · 《力学学报》征稿要求[10/06]
- · 《力学学报》刊物宗旨[10/06]
中国“力学之父”钱伟长:国家需要什么专业,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“没有飞机大炮,我们自己造”。 1931年9月19日,刚刚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第二天的钱伟长听闻了九一八事变,思绪万千后,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擅长的文史领域,转学到物理专业学
“没有飞机大炮,我们自己造”。
1931年9月19日,刚刚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第二天的钱伟长听闻了九一八事变,思绪万千后,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擅长的文史领域,转学到物理专业学习。
没有人能想到,当初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举措,多年后直接影响了我国航天事业、机械工业、土木建筑等多个领域的发展,更没有人能想到,这位深谙文史的未来史学家,竟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力学之父。
01文史奇才,为国转学物理
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,任何一位文科生转到物理系学习都是非常具有挑战的。对于钱伟长这样一个高考物理仅有5分的文科生而言,想弃文转理更是难上加难。
钱伟长远没想过有一天会放弃文史攻读理科。他出身书香门第,四叔是我国国学大师钱穆。受到家庭氛围熏陶,钱伟长自幼酷爱文史,学龄前便将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春秋》等烂熟于心。
在那一年的高考中,数理化三科总成绩只有25分的钱伟长语文历史却双双满分。
自古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,文史满分在我国历来高考中都是极为罕见的。尤其那高考作文中,他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的那篇赋文,虽然只有450字,但是极具文采。历史考试中,考察题目为二十四史,对于钱伟长来说更是发挥得游刃有余,准确无误地全部答对。
因此清华大学忽略了钱伟长极低的数理化成绩,依然破格将他录取。就这样钱伟长成为了清华大学历史系的一名新生,如果一切顺利,或者他会像叔父一样,成为一名伟大的文史学家。
然而1931年9月18日,事变爆发的消息很快传进了校园。
听闻此消息后,钱伟长心情非常沉重。悲怆之余和班里几位同学一同去了趟圆明园,切身去感受了那段不堪的屈辱史。
看到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八国联军铁骑践踏得满目疮痍,又想到事变后日本人嚣张的嘴脸,钱伟长彻底愤怒了,一番深思熟虑后,他认为只有科技才能救国,国家需要可以制造飞机大炮的人才。
于是从圆明园回来的第二天,钱伟长就找到了物理系主任吴教授,直言要弃文从理。
吴教授看到他入学成绩后认为钱伟长不适合学习理科,对他说:“你数理化总共考了25分,文史都是满分,你还是学文史吧。”
钱伟长却固执地说:“我学物理是为了将来给祖国造飞机、造坦克、造大炮,我是为了救国!”
吴教授反驳道:“学文史也可以救国呀!”
钱伟长态度坚决,无论如何也要转到物理系,吴教授不同意,钱伟长便如影随形地追随着他。
万般无奈下,吴教授只能同意钱伟长转系,不过也提出了要求:“给你一年时间试读,在这一年里,数理化三门学科都能考到70分,才能收你。若有一门考不到70分,你就转回史学院。”
钱伟长接受了吴教授的条件,从此后每天躲在角落里,开始苦学数理化。
刚开始钱伟长像学习古文一样学习物理,把书本上那些公式、定理背得滚瓜烂熟,可是面对每星期一次的课堂测验,他竟然连续7周都是不及格。
吴教授找他谈话,钱伟长却先开口说:“不要让我离开物理系,我一定会赶上来的。”
在此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,钱伟长每天最多只睡5个小时,早晨天还没亮就去科学图书馆看书,晚上学校熄灯后就躲在厕所的角落里继续看书、做题,直到凌晨才返回宿舍。
这样苦苦坚持了一年,钱伟长终于成功通过了转进物理系的所有考试,成为了当初一起转系的五人中,唯一留下的那个。
02 继续理科深造之路
此后3年里,钱伟长把所有的时间、精力都用在了钻研数学、物理这些理科上。
毕业季来临的时候,钱伟长以全科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,成为了当届物理系最出色的学生,后来又远赴加拿大和美国继续深造。
1940年8月,钱伟长在赴多伦多求学前曾对四叔说:“我此行不是为了自己,也不是为了家庭,而是去学习科技,走科学救国的道路。”
第二年夏天,年仅28岁的钱伟长与他的导师合作,仅用50天时间就写出了《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》,此论文一发表,就引发物理届一片哗然。
文章来源:《力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lxxb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727/673.html